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33|回复: 4

【转】什么时候能把历史还原到真相--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7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萨沙

1964 年2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就在这场风雪中,产生了一个后来在中国大陆可谓家喻户晓的故事和两个光彩夺目的小英雄—— “草原英雄小姐妹”。经过报纸、刊物、舞台、银幕和课本的传播,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影响了几代人。但是,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 个故事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是在十多年前就听说这件事的,但一直没有见到可靠的文字材料。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偶然打开电视,看到内蒙古卫视“北国 纪事”栏目正在说这这个故事。龙梅、玉荣出现了,救她们的人虽然已经去世,但也播出了照片,还有几年前有心人留下来的录像资料。它让人想志那个年代,想起 那个年代的新闻报导和文学艺术。是的,这个故事很有典型性,也很有代表性,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人不应忽略的。



1

事情发生在达茂旗新宝力格公社日光大队。两个年幼的女孩龙梅和玉荣,一个11 岁,一个9岁,在替父亲放羊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去喝酒,让小女孩去放羊),被卷进了突然到来的暴风雪。这是草原上常见的事,也是可怕的事。在风雪中,两个女孩紧紧跟着被暴风雪驱赶的羊群,在摄 氏零下37度的风雪中走了一天一夜,奔波了70多里。2月10日早晨,妹妹玉荣已经走不动了,靴子也丢了,倒在了冰雪中。姐姐龙梅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追 赶着顺风狂奔的羊群。

就在姐姐龙梅也几乎挺不住的时候,一条铁路挡住了狂奔的羊群。更为幸运的是,风雪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蒙古族中年男子和他的儿子——一个9 岁的男孩。他们刚刚去白云鄂博车站送走了要回呼和浩特过年的朋友,正冒着暴风雪赶回家。他们在铁路边的低凹之处发现了挤在一起避风的羊,还有那个追赶羊群 而来的小女孩。小女孩用蒙语断断续续地说,她的妹妹找不到了,就在不远处的山上!中年男子拉起女孩穿过了铁路,把她安顿在铁路的扳道房。他留下儿子照顾女 孩,自己又急急忙忙到矿区打电话,找人前来寻找玉荣。几个小时之后,人们在山上找到了玉荣。

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指;玉荣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丢了靴子,而且在被找到之前在雪中躺了太久,她的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全部冻坏,做了截肢手术,造成终身残疾。

小姐妹的事迹令人赞叹,因为他们用生命保护了公社的羊群——她们放的384 只羊,只有3只被冻死,其余安然无恙。当她们在医院里醒来的时候,赶来看望的公社书记就是这样表扬她们的。正因为这样,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很快传遍大江南 北。她们成为家喻户晓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们的事迹不仅在报纸上被反复宣传,而且被搬上舞台,搬上银幕,画成连环画,编入课本。

按 照常理,这个故事中有两类英雄,一是保护公社羊群的英雄,二是救小姐妹的英雄。如果没有后者,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龙梅被发现时已经支撑不住,而她的妹 妹玉荣已经倒在山上的冰雪中。如果不是遇到这个中年男人,她们的情况不难想象。英雄小姐妹是那样光彩,救了英雄小姐妹的人不同样光彩吗?

然 而,是谁救了我们的小英雄?在当时的媒体宣传中,出现的是扳道工人王福臣。宣传中说,是他救了龙梅和玉荣。王福臣是铁路上的一个扳道工人。在中年男子带着 已经冻坏的龙梅穿过铁道奔向扳道房的时候,他正在指挥着即将通过小站的火车。龙梅就被送进了他的扳道房,因而他是龙梅获救的第一目击者。在所有的报道和宣 传中,救了龙梅和玉荣的人,都是这个工人王福臣。关于英雄小姐妹的获救,当时的报导是这样描述的:



    龙梅的身子也冻僵了。她挣扎着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向前去拦羊。“呜-呜-”一阵火车的鸣叫声传来。原来,他们已经走到了白云鄂博火车站。这时,他们已经走了七十多里了。

    这时候,铁路工人王福臣叔叔发现了她,连忙把她带进屋里去,用雪搓她的双手。过了一会儿,龙梅暖和了些,才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字来:“公社的羊……还有妹妹……在山坡上……”



但是,这不是事实。那个救人的中年男人名叫哈斯朝鲁,男孩是他9岁的儿子那仁满都拉。这是所有当事人都清楚的,龙梅和玉荣清楚,王福臣清楚,参与寻找玉荣的工人们也清楚。然而,在所有的报导与宣传中,这事似乎与哈斯朝鲁无关。他的名字被王福臣替代了,他应得的荣誉也都落到了王福臣的头上。

原因究竟何在?原来,哈斯朝鲁是一个被下放到这里来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他本来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在1957 年的那场运动中,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划成了右派,然后被开除公职,送到达茂旗草原劳动改造。那是1964年,正是那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岁月。按照 当时的政治逻辑,一个阶级敌人不能成为英雄的救命恩人,他所做的一切好事都必须彻底抹掉。而王福臣这位救人现场的目击者,这位在扳道房里照顾过龙梅的铁路 工人,却是共产党员,是有资格成为英雄的。于牵闳〈斯朝鲁而成了暴风雪中救了英雄小姐妹的共产党员,因此而多次受到表彰奖励?/SPAN>



2

如 果只是适应政治的需要而遮蔽和改写事实,救人者虽然无功,但也无过,哈斯朝鲁还可以继续他过去的被改造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哈斯朝鲁救了人,不但没有获得 荣誉,而且因此而陷入更深的苦难。就在小英雄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的时候,在宣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文艺作品中,哈斯朝鲁被描写成了“偷羊贼”、“反动牧 主”和“破坏分子”,成了凶恶的“阶级敌人”,甚至成了企图杀害英雄小姐妹的罪恶凶手。这是那个时期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文学艺术作品必需表现阶级斗争, 否则就有违领袖的教导,就是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有英雄人物,就应该有斗争的对象,否则就无法表现其阶级斗争觉悟。于是,在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中,阶级敌人 出现了。这个阶级敌人就是哈斯朝鲁。

在内蒙古卫视的节目中,有2004 年拍摄的玉荣与哈斯朝鲁在一起的资料。说起当时的文艺作品,哈斯朝鲁说:“我是牧主白音老头,拿这么长的刀子,把龙梅玉荣家羊圈门的绳子砍开,把门打开, 把羊赶走了。”玉荣说:“还有中国舞剧院的舞剧,那里边也有,我看过。因为当时我们毕竟小,那时候还分不清黑白,后来逐渐长大了,明白了,老人确实20多 年受了很多委屈。”老人连忙说:“没关系,是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让她们俩说我是什么坏人,不客气说是上边领导政治需要,让她们俩说我偷过她们的羊。当时是 极左路线,不怨他们。文艺作品里也需要阶级斗争。”

这涉及到文艺作品对人的侵犯和伤害。艺术形象可以虚构,人们一般不会对号入座。可是,在那个年代,艺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界限非常模糊,它使哈斯朝鲁老人无法逃脱,因而陷入深深的灾难。他曾经被反复批斗,1966 年,他又被关进了监狱,开始被关在当地监狱,后来又被送到内蒙古东部的库伦旗监狱,1972年才因病提前获释。释放回到了日光大队,一家8口却成了黑户, 没有户口,没有口粮。从那年年代过来的人们都知道,在那时没有户口,将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家异常艰难地活了下来。

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一个当事人都清楚当时的事实。42 年后,2006年3月10日,某电视台记者与当年那个9岁男孩那仁满都拉一起回到了达茂旗草原,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年过70的王福臣老人回忆起了当时的 情况,毫不否认是哈斯朝鲁第一个发现了龙梅,并把她救进了扳道房。也正是哈斯朝鲁,放下龙梅又去通知找人救玉荣。对于当时的替代,王福臣没有办法,人们不 准他说出真情,他必须保护自己。他曾经多找过哈斯朝鲁,希望得到哈斯朝鲁的所谓“认可”。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王福臣是有良知的。他受过多次表彰,也有许多 关于他的报导,但他没有保留那些记录虚假荣誉的材料。

从1964 年起,哈斯朝鲁积累了大量关于英雄小姐妹的报刊材料。当知道自己救人不仅没得到认可,还被写成反动牧主和坏分子等反面形象时,哈斯朝鲁无法忍受了。他开始 上访申诉,但在那个年代,这一切只能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罪过。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文革后期从监狱里出来之后,很快又去了北京,他要找回历史的公正。他并不 要求表扬和奖励,当时救人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想,他只是要求实事求是。可是,一切都不会有结果。直到1979年之后,哈斯朝鲁恢复了工作,一家从草原回到了 呼和浩特。经过反复上诉,这件事终于引起了当时主持工作的胡耀邦的重视,批示“彻底甄别处理”。内蒙古党委于1985年作出了“转发关于《谁是第一个抢救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人》一案的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为哈斯朝鲁当年的义举做出了公正的结论。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

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划上了句号。然而,一些事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首 先是龙梅玉荣的父亲吴添喜的表现。据说,当年吴添喜听说龙梅玉荣找不到之后,就像疯了一样,留下一句“找不到俩孩子我也不回来了”的话,就骑上马不顾一切 冲进了暴风雪中去了。这很好理解,每一个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尽管这个父亲受到了乡亲们的指责:他不该在风雪天让两个小孩子去放羊,细心的父亲是不该这 么做的。但是,从一般道理讲,哈斯朝鲁救了他的孩子,是他们家的恩人,一个父亲不能不对孩子的救命恩人感恩戴德。可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吴添喜一家一直不 敢公开承认“管制分子”是他们的恩人。这或许是因为政治的压力,不愿找麻烦。因为陈长生就是例子,是他在山坡上找到了冻僵的玉荣,所以成了英雄,却因为替 哈斯朝鲁说了句公道话,从此与荣誉再也无缘。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文革期间批斗哈斯朝鲁的时候,吴添喜竟然上台动手打了这个“破坏分子”。

如 果是外人,因为不知情而对哈斯朝鲁充满仇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根据报刊宣传,是他打开羊栏放跑了公社的羊群,才导致小姐妹为保护公社的羊群受伤而成残疾, 是他企图加害龙梅玉荣。如果是哈斯朝鲁的亲人,这样做也尚可理解。因为在文革中,软弱的人们有种种无奈,为了表现自己的进步,或者仅仅是划清界线,咬牙殴 打老师、揭发父母者颇为不少。但是,吴添喜作为英雄小姐妹的父亲,不会受到逼迫,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真的忘记了事实是怎么回事吗?如果没有,这种表现就更 值得深思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精神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虽然有了公正的结论,谎言却仍然得不到纠正。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之下,事实早已得到澄清。但是,20 年过去了,故事的真相却依然少有人知。一家权威媒体回顾“历史上的今天”,对此是这样说的:“1964年2月10日,龙梅和玉荣与暴风雪进行英勇的搏斗, 保护了公社的羊群。……龙梅已冻僵了,她挣扎着向火车站走去。火车站扳道员王福臣看见了,赶忙把她带进扳道房,用雪替她搓揉冻僵的两只小手。龙梅断断续续 吐出几个字来:‘我的妹妹,在石坡下……’铁路职工们发现小玉荣时,她的下半身己被大雪盖住了。姐妹俩就这样同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走出了70多里地。 384只羊仅冻死3只……”

这 或许不难理解,因为媒体的撰稿人并非对一切事件都能弄得清楚,沿袭旧说是常见的。包括一些教科书对历史的叙述也是这样,明明已经有了新的结论,旧的说法却 常常挥之不去,原因就在于编写者仍然不知情。旧的说法是以强大的宣传手段达到家喻户晓的,而新的结论却往往只是一纸外人极难知道的公文。因为这种不对称, 一个时代留下的谎言,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一一澄清。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雄小姐妹”的家乡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直到2006 年3月(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改变),里面的陈设和说明都没有改变,仍然沿袭着1964年的说法。如果说一般人沿袭旧说是因为不知情,那么,在最清楚事实 的小英雄的家中,这些陈列版为什么仍然张冠李戴?他们不知道事实的本来面目吗?不知道中央有关部门为此做出的结论吗?不知道自治区党委为此而发出的通知 吗?都不是。采访的记者感叹说:“由此看来,掩盖历史的真实不容易,而恢复历史的真实也不容易啊!”值得继续想的正是为什么不容易。事实早已清楚,宣传为 什么依然如故?是不是我们生活在谎言中已经太久,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根本不把它当成什么问题?还是我们早就习惯了事实是一回事,而官样文章是另一回 事,所以想不到陈列版需要改动?还是因为习惯了澄清历史、拨乱反正、平反冤案是一回事,而宣传和教育是另一回事,所以不知道那陈列版是否应该改动?无论哪 一种情况,都是可怕的。

因为一个民族如果面对谎言而无动于衷,什么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还谈得上吗?

文/李新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附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现状,都是国家官员!


 1964年2月春节前夕,只有11岁和9岁的蒙 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舍生忘死保护了集体羊群,《人民日报》曾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被誉为“草原英 雄小姐妹”,成了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独特风景。转瞬间,40载过去,“草原英雄小姐妹”如今怎样?

  春节过后,快节奏的龙梅和玉荣更显忙碌。除两人要承担各自的工作外,参加自治区“草原英雄小姐妹”命名40周年座谈会等纪念活动,还有是为在家乡筹建“草原英雄小姐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四处奔走,记者好不容易采访到她们姐妹俩。

  姐姐龙梅不太乐意接受采访。她说,“40年前保护羊群已是陈年往事,如果还是谈这些,就不是与时俱进了。”但是谈起现今的工作,龙梅便滔滔不绝了。

   1970年,在龙梅强烈要求下,她应征入伍。1976年转业,先后担任达尔罕茂明安旗旗委副书记、包头市东河区团委副书记、东河区统战部副部长、东河区 人大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东河区政协主席,前不久换届连任。龙梅对这份简历常常感到不安:“我和妹妹其实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党和人民却给予我们 这么高的荣誉和待遇。”龙梅也经常告诫自己“要面对现实,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第二次生命。”

  在东河区人大任副主任 期间,龙梅分管群众信访、政法、城建和民族工作,复杂而且具体。为解决一个普通工人因住房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她一次又一次骑自行车跑到有关部门,几乎把 业余时间都陪上了。她还挺身而出保护因揭发违法乱纪而受打击报复的群众,她说:“我的官不大,不怕丢乌纱帽,不论是哪个部门的领导,谁要公开和背后整群 众,我就和他打官司。”有位工人感动地说:“龙主任还是当年的那个样子,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找上门来,她都热心帮忙。”

  龙梅的热情、 率直、乐于助人在包头是出了名的,常有不认识的人直截了当地请“大姐”帮助解决困难,下岗的,打官司的,五花八门。龙梅总是有求必应,为他们四处奔波。白 天没时间,晚上去管事的人家里去堵,如果碰巧人家大门锁了,她就拿着手电筒翻墙进去。为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她曾经跑过长达两年的时间。龙梅笑笑,“我特别 同情弱势群体,每当帮他们做些事情,我心里也很欣然!”

  对政协工作,龙梅投入极大的热情。在她的带领下,东河区政协工作出色,去年被 区委评为政绩突出班子。龙梅讲起了她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去年,由她牵头,从温州引进8000多头奶牛,吸引5000多万的资金。她着重补充,“我没有利 用我的名字作为便利条件来做广告、宣传,这项投资完全是一点一滴攻坚下来的,虽然很累,可是我很高兴。”龙梅说,抓好政协工作、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外,她 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东河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的招商引资上。

  一位面光红润,言语文静,举手投足之间透出从容的知识女性静立在记者面前,她便是玉荣。

   玉荣在楼梯口迎接记者,记者很快发现她的走路姿势有些特别,两只脚都是用脚后跟轻轻缓缓地着地。原来那场暴风雪夺去了玉荣的左下肢和右脚的大半,假肢支 撑了她40年的光阴。一节节增长的假肢,记录了玉荣艰难成长的历程。“每换一次假肢都特别痛苦,创口处总要经历一次次的重新磨合,直到磨出肉茧,20岁出 头才算稳定。”玉荣的夏天最是难熬,两条假肢护腿的材料既厚重又不透气,经常是汗津津的,底层积了一层水,接口处的肢体就在里面浸泡着,行走时间长了,就 又红又肿甚至发炎。

  17岁,正在读初二的玉荣被组织上任命为乌兰察布盟教育局副局长。“那时也只是个挂名,没有工资和待遇,只是出席 一些会议。”1979年从师范学院毕业,组织上安排正式上了教育局副局长的领导岗位。当回忆起这一段历史,玉荣说当时真希望能到基层再锻炼锻炼。1979 年,经过本人申请,组织上安排她到中央民族学院进修。1980年结业后回到乌盟团委担任副书记。1988年,玉荣和其他同志共同筹建自治区残联,任残联副 理事长15年。去年9月,她调任自治区政协,担任办公厅副主任。

  15年的残联工作,玉荣记忆犹新。“残联工作,面对这一社会特殊群 体,他们的困难很多。我本身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的苦楚,残联工作非常适合我来做,残疾人也愿意和我交谈。”组建残联时,没有办公用房,到处租地方,又 缺乏资金,条件艰苦。玉荣只好自己亲自跑各盟市、旗县,与当地领导多方协调,有的盟市要一连跑上好几次。个别领导认为“健全人都没事干,残疾人还要干 啥!”玉荣就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介绍残疾人的艰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理解残疾人。

  王老汉是达尔罕茂明安旗牧民,他的两个儿 子都是先天性盲人。因为两个孩子的事情,王老汉找到了玉荣。玉荣把两个孩子安排在盲人按摩医院,为的是让他们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回家乡可以开个小诊所。 可是令玉荣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孩子的身体太脆弱,其中一个病倒了。玉荣带着孩子找院长、托关系住进了医院,又让爱人朝克回家取来了600多元做住院押金和药 费,手术在当晚进行。玉荣因工作要出差,走之前,联系自治区民政厅和医院,安顿好一切。可是,由于孩子病得太厉害,在玉荣回来之前盲孩子已经离开人间。这 件事,至今还让玉荣愧疚。

  “踏踏实实做事,诚诚实实做人。”这是玉荣对人生的态度。玉荣说过去是这样,今后也是如此。对现今在政协工作,玉荣以为自己是个新兵,要学的东西很多,特别是要从身边的姐姐身上学。一旁的龙梅接过话荐说:“我们姐妹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鼓励吧!”

  建“草原英雄小姐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她们姐妹俩的最大心愿,而且越来越迫切。目前她们已将“草原英雄小姐妹”名称注册,“教育基地”也正在规划当中,力争今年夏天落成并接待四面八方的参观者。

  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精神感染鼓励了整整一代人。而今,她们又以朴素的人格魅力、执著的工作热情,续写着新的人生乐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16: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4-2-7 15:55
有我冤沉海底四百年的冤吗?

—— 陈世美

陈世美活着时没蒙冤, 死了也就无所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11-21 08:24 , Processed in 0.0134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