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借了当代最大的望远镜观察,发现大多数星系都有红移现象,不断向外迅速扩展。这时爱因斯坦才承认,他所附加的宇宙常数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同时亦接受了“宇宙有起源的必须性”。
1940年代,留美俄裔物理学家伽莫(George Gamow)进一步提倡宇宙起源爆炸论(The Big Bang Theory),却备受当时天文学界的冷嘲热讽。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说:“整个宇宙的产生只是偶然,我们没理由相信宇宙有任何起源,以为凡事必有起源是因为想像力贫乏。我们现在找到许多被认为是自然规律的事,不过是人类的习惯用法。”芝加哥大学的亚特乐(Mortimer Adler)在How to Think About God(怎样思想上帝)一书中,也拒绝相信宇宙有任何起源的可能,因为“如果宇宙有起源,就得先假定有一个创始者”。
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科瓦奇(John Kovac)宣布,位于南极名为BICEP2的望远镜研究团队,侦测到宇宙诞生最初暴胀时发出的引力涟漪。
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预示引力波的存在。在他的理论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可衡量的实质(reality),好像一匹布料,当庞大的质量或能量在“布料”(时空)上的时候,时空便会“翘起来”(warp)。如果有庞大的质量突然移动,时空曲率(curvature)便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