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22|回复: 1

[转]浅说毛时代的医疗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2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说毛时代的医疗制度
    我因为家庭关系,母亲一直在医疗行业工作,还有个亲戚在某县担任卫生局局长。毛时代的医疗制度及其实际情况,我多少还了解一点,我就以我知道的情况给说说当年的情况。

    毛时代的医疗制度有两个阶段,一是文革前,私人还可以行医开诊所,国营企业有公费医疗,但是是有范围的,并不是什么病什么药都能报销。农村基本没什么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一般都要城镇,解放前留下的私人行医当然也存在。

    文革后,私人行医被彻底禁止,城里有单位的,基本实现所谓公费医疗,为什么说所谓?因为它的实质是单位负担医药费,是企业单位公费医疗,明文规定单位要负责,但是,各单位情况不一样,好的,有钱的,基本能按相关政策给你报,不好的,没钱的,那就难说了。不说别处,就在广州一些效益不好的集体企业和国企,工人想报销医疗费,恐怕比登天还难。就算是好单位,能报销,也是有范围的,在广州,一般的镶牙配眼镜都要自己出,但有些工厂例外,比如广州华南缝纫机厂,他们全报,因为解放前工厂还是资本家所有的时候,工人看病镶牙配眼镜老板都报销,共产党为人民,不能不如资本家,所以他们厂是全报。

    在城里,医疗机构除了各级医院外,各单位,有条件的还有医务所,小病小灾在医务所里解决,不去医院,要去医院,要由医务所的医生批准。就是单位的头头,要去医院看病,不好意思,都要批,不然你可能连号都挂不上。换而言之,普通中国人看病的自由都没有。如果没有批准去看病,不好意思,全部自理。

    单位的医生来源,正规学医的,谁愿意到单位当医生?他们的来源只能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工厂里还有一种叫红医的人,这又是毛时代的新鲜事务,他们一般都在车间里,还不到卫生所去,培训三个月,就能上岗,也就是涂点红药水,对工伤进行应急处理。和现在的一般性应急抢救差不多,在一些时候还是有用,不然面对工伤事故,没有常识,不懂救护,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种东西和真正的行医救人完全两回事。

    我在中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紧急抢救的东西,再加上我又是部队子弟,在部队的时候也学过一点战场救护一类的东西。但是,这不是医生,谁的肚皮痒痒要我开刀没问题,咱们先说好,我不负任何责任,签好生死状,你就只管纳命来。

    城里是单位承担的公费医疗,在乡下就是由农村社员自己承担的合作医疗。所谓合作医疗就是大家向一个基金交钱,作为大家看病的基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看病到合作医疗报销。当年这东西不叫基金,就叫合作医疗。这也算是毛时代的新鲜事物。

    合作医疗这东西是看上去很美,实际运作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关键还是钱的问题。

    以前是人民公社,有些地方穷的一年几毛钱都拿不出来,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条件开展合作医疗,合作医疗里的钱总是零。就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人们也不积极,身体不好的,家里老人小孩多的,参加得比较积极,因为可以占人家的便宜,自己看病,花人家的钱,多好。但是,身体好的,家里病人少的,他就不交。所以合作医疗带有极大的强制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工分里就给你扣了。同样是因为监管的问题,这些钱最后到哪了,谁也不知道。

    所以毛死后,这个东西也就无疾而终。

    赤脚医生是毛时代的医疗机构的末梢,他们不改变农民的身份,不脱离农业生产,到公社或是更高一级的卫生院卫生站学几个月,背个药箱,于是就成了医生,负责给村里的农民看病。他们的费用就是由合作医疗负担。所以他们的药箱基本是空空如也,除了点止痛片消炎片之类,很难再找到别的东西,他们技术比他们的药箱就更空了。想想,正规的医科大学最少学五年,还拿不到行医证没有处方权,赤脚医生学三四个月,能学到什么?难道读读毛主席语录就能行医看病了?天下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吗?但是,这些人就成了乡下的医生给人病,于是一颗止痛片包打天下,后来进化成一瓶青霉素包打天下。

    为了弥补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当年还有一个举动就是组织城里的正规医生下乡做巡回医疗。

    我母亲因为工作关系基本上全程参与了这件事情。

    广州地区的或者说是广东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巡回医疗主要是由广州军区的卫生系统负责。具体就广州军区后勤部的卫生部负责组织协调,参与单位主要有广州军区总医院,一五七,一九七,一七七,一七九,四八五,四二六等医院。粤东粤西地区则由当地的的兴宁和湛江部队医院负责,它们的番号不清楚。

    城里的地方医院相信也有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对他们不了解,在此就不再述说。

    广州这边的医院主要去从化,花县,广宁,罗定,郁南,封开等地。我母亲去过从化,花县,广宁,罗定等地,还去过白云山,现在的广州边缘,当年一样的荒凉。

    他们下去应该还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常驻在乡下,乡下也没有必要的卫生条件让他们行医。

    为了宣传,他们医疗队下乡,还上过新闻简报,毛主席派来的白衣天使,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听心肺,那纯粹是作样子的。

    这时候即使遇到有大病的,送公社或县的医院治疗,不带回广州,费用,合作医疗有,你运气,没有,自己想办法。

    为了贯彻毛主席的走群众路线,开始上级是要求三同,就是下乡的医务人员要和广大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空闲的时间给社员看病。后来因为不方便太多,社员们看病不方便,医务人员生活不方便,于是取消了两同,只同住,不同吃不同劳动,农民下田干活,他们在村子里开诊所给人看病。

    农民们还是很欢迎他们去的,有技术高超的医生来给大家看病,凭什么不欢迎?但是,另一方面也一样刮他们的油水。他们去集市上买菜,一毛钱一把豆角,回来一数,十一根。在广州豆角还五分钱一斤呢。

    他们不只是要给农民看病,还要向农民传授怎么治病,一是培养赤脚医生,二就是向农民介绍中草药的用法。

    其实当地中草药的用法,农民们比咱们城里的医生都熟。他们看见城里医生手里拿的中草药就皱眉头,大军同志,这些东西我们都会用,我们就是想要你们的小药片。

    其实不只是农村缺医少药,就是基层部队一样的缺医少药。也都是靠巡回医疗来解决。其实解决不了问题。我母亲曾经去过一个海岛,岛上的人,百分百有肌肉麻痹症。上岛半年,再健康的人,都会患上这个病。因为岛上太潮湿,而他们居然连个床板都没有,没有营房,都住在山洞里,只靠大家自己想办法弄些稻草垫在下面睡觉。

    我母亲去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这些巡回医疗的医生们是首长长首长短的,希望我们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回来向后勤部的头头汇报,头头们根本不相信,解放这么多年,边防海岛上连个床板都没有?后来是一个副部长去看了,才给他们解决床板。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特例,曾经海南岛有位战士在巡逻的时候被五步蛇咬伤,当地医院抢救不了,用直升机送到广州,再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到总医院他身上已经出现尸斑了,就是血在皮下凝结。但是都被救活。这事还拍了纪录片。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在想,直升机为啥不直接送到总医院去,总医院的操场这么大,怎么落不下直升机。

    后勤卫生部门看着不太起眼,其实非常重要,很多事情都发生在这里。七五年前后,气氛突然变得很紧张,医院在准备药品,准备血浆,还向地方医院协商病床等等。大家看那架势都在猜,可能要打台湾了。就在大家摩拳擦掌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切突然的又归于平静。
发表于 2013-11-22 18: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11-21 08:07 , Processed in 0.0189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