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说游戏-- 俺家熊孩子, 真心玩不起 八千万
虽然最近俺比较日理万机,依然会隔三差五的来城里巡视,昨天看到一条消息,说世界游戏大赛头奖得了500万。俺把这消息一广播,立刻引来家中财迷娃的无限神往,大有磨刀霍霍向游戏的架势。俺瞅瞅娃不咋矫健的身手,不咋灵活的指头,不咋超人的IQ,忍不住给娃泼冷水“孩啊,咱买Lotto可能更靠谱”…
甚于其他竞技项目,游戏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数学做不进IMO,至少可以糊口;拉琴拉不进强队,至少可以怡情;打球打不进NBA,至少能做教练;游泳游不进奥运会,至少可以救人…游戏玩不成头牌,则成了不折不扣的混混(牛娃除外)… 就俺家娃这号的,啥都不做不吃不喝披星戴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玩几年,都不见的能玩出全班玩进全校,玩出花样玩成专才… 然后,还把啥啥都耽误了,这险,谁敢冒,除非不是娃的亲爹亲妈。至于那些玩游戏玩出广阔天地,玩的富可敌国的牛人,人随便干点别的啥一样能成功的惊天地泣鬼神。所以不是游戏给了他们成功,而是他们给了游戏殊荣… 不知为啥,对游戏我有种先天的反感,后天的抵触,理智上的排斥,情感上的厌恶… 可能是听过的,看过的被游戏戕害的无知少年太多,尤其是目睹国内网吧里沉迷于游戏中玩的天昏地暗,不知今夕何夕,不知何处是归途的大把的花样少年,置学业事业于不顾,视家人朋友如无物,玩的脸黄肌瘦,心力憔悴,眼神空洞,面如土灰。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我脑海里就会蹦出那句名言---游戏,“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借用下) 对靠游戏发家的商家及商人(尤其是将网游带入中国,靠游戏上市敛财的所谓商业巨子),我有着无比的鄙视,赚这种钱,等同于坑蒙拐骗,实在有损阴德。 看到许多牛娃家长说游戏的好处,不能说不赞同,但真心觉的不适用于大部分孩子。游戏因其先天不足(动机不纯)而导致它有如下几大危害: 一、容易上瘾。并不是说所有容易上瘾的东西都是坏的,但如果一件事令智商不出众的人,自制力不强的人,心智不成熟的人,信念不坚定的人,更甚者好吃懒做的人,游手好闲的人,玩物丧志的人,拒绝责任的人,轻易沉迷其中,必定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喜好。比如烟酒、赌博、色情、毒品… 因为智商超群的人一眼看清游戏的本质,不屑于玩;自制力强的人知道玩上瘾的危害,不愿意玩;心智成熟的人,视游戏为调节身心的插曲,偶尔一玩;信念坚定的人忙于自己的理想,没时间玩… 为啥做数学题不易上瘾,学语言不易上瘾,写作文不易上瘾,编程序不易上瘾,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我们感到费劲,而只有费劲学到的东西才有价值,有收获。比如爬山时,每爬一级都要耗费心力,但也只有不停的向上爬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 游戏的原罪正在于此。用各种先进技术、营销手段、群体效应来诱惑意志力薄弱的少年儿童,美其名曰开发智力,训练大脑,富于挑战,增进社交,实则是背后各种利益的角逐。商家大敛其财,孩子们则成为他们手上的玩物。孩子们玩游戏玩的如醉如痴,他们玩孩子们玩的乐不思蜀… 二、占用时间。因为容易上瘾,所以占用时间。做数学题时度日如年,玩游戏时度日如秒… 连大人玩上瘾了都难于控制时间,更何况孩子们。于是,功课荒废了,才艺放弃了,运动搁置了,大好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就这样偷偷溜走。好的孩子知道要把该做的做完才可以玩,但更多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的监管,是很难克制内心对游戏的冲动的。对那些爱玩游戏的聪明的孩子,同样的时间,如果用来做数学,早就做进IMO了;如果用来学语言,欧洲各语种都朗朗上口了;如果用来写代码,新一代操作系统都出炉了;如果用来学艺术,都卢浮宫气质上身了… 对多数资质一般的孩子,与其玩游戏,不如看本书,让大脑在烟波浩淼的书海中驰骋,相信比游戏中的想像更丰富;或者下下棋,打打球,棋盘中的乾坤,球场上的输赢,应该比游戏中的挑战更具体… 三、耗费钱财。学啥都花钱,但花的心甘情愿。学音乐花钱,但在琴声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修养;学体育花钱,但在运动中强健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学艺术花钱,但在创作中升华了内心,看清了世界。玩游戏花钱,小孩甘之如醴,大人不情不愿。硬件是一年一更新,两年一换代;软件是一个月太久,只争朝夕;外带各种配件,各种行头,还有逢年过节的游戏礼品,生日聚会的游戏卡片,象是游戏产业链的忠实拥趸,我凭啥,我.. 总之,游戏,是投资商的赚钱机器,是开发商的敛财工具,是经销商的致富利器,是聪明人的成功捷径… 实实在在是给聪明人准备的礼物,只有够聪明的人才配享用(而真正够聪明的人,会加以利用而不是沉湎其中)。
至于俺家熊孩子,没那份聪明,更没那份精明,不是说我们不让玩,而是真心玩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