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52|回复: 3

现在的中国还「民智未开」么?(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2 05: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44661/answer/29369037
作者:Youlin Yuan


“民智未开所以不能民主,未有民主所以民智未开。”这一鸡生蛋 蛋生鸡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为渐进式民主想要辩护的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笃信“民智未开所以不能民主”,我也有隐隐的感觉中国仍然民智未开,但我又认为中国终将走上越来越民主的道路。那应该如何调和矛盾,打破“鸡生蛋 蛋生鸡”的怪圈呢?

最近借着回答现存的民主制度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多数人暴政?的契机,思考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
民主所需要的民智,是否必须需要通过民主实践才能得到?

这个问题可以分拆成两部分:
1. 民主需要什么民智?
2. 这些特质是否需要通过民主实践才能得到?
我认为许多围绕“民智”“民主”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明确“民智”这个概念。“民智”很多时候都被我们用作一个含糊的概念,我们需要细化才能更好的分析。

预告结论:
民主需要的民智包括包容和契约精神。中国人对这种民智很不熟悉,这是由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造成的。随着乡土社会慢慢地与现代社会发生碰撞,会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具有契约精神。这种碰撞到现在为止不过三四十年,我们大不必操之过急。

===========================================
在具体分析问题前,我想先插两句话。我希望我下面的分析能够尽量客观、不带感情色彩,但这是不可能的。我想在分析问题前,先讲明我回答问题时的感情色彩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写的东西,只是我的信念,没有理由的执念。

尽管留学英美,但我不是一个世界公民,我更加偏向一个民族主义者(这个词被滥用了,我解释下我怎么用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我的自我认同是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个人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思考跟中国相关问题的时候,我总会谨记钱穆老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开篇: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因此,我想中国问题必须要找到中国的解决方法。再次使用钱老先生的一个例子:

比如病人,染病者为我,耐病者亦我,脱病而复起者仍我也。一切可变,而“我”不可变。若已无我,何为变者?变而非我,亦何希于变?必有生力,乃可去病。
治中国之病必须需要搞清楚何为“中国”,因为“我不可变”。

上面所说的只是我没有理由的执念。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深知自己对于“中国”了解之少,我在努力改进,也希望知友可以帮助我。
===========================================

民主需要什么民智?


如果民主仅仅需要“一人一票”,我觉得需要的民智是相当有限的。但是正如回答现存的民主制度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多数人暴政?中所揭示的,如果不容忍、包容少数人,那么民主很容易变成多数人的暴政。

因此,一个稳定的民主需要国民性格中的容忍。当然光光依靠国民性格中的容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其制度化成为宪法,明文来维持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容忍。这就需要国民性格中对于规则的遵守,或者说是一种契约精神。

以上,我认为民主所需要的民智是包容和契约精神

中国人有包容和契约精神么?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没有。(结论将在下一段进行细微修正)

我们先来看包容,不要说美国英国种族歧视,他们至少有反种族歧视的意识,我们呢?我平时会上上步行街 - 虎扑篮球论坛和天涯这种相对“接地气”的论坛,我所观察到的种族歧视现象是很多的。从最早老被黑的上海人排外,到现在用种族歧视语言称呼广州很多的黑人,中国人似乎并不是很包容少数人,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肤色、国籍、性取向、户籍,等等)。

我们再来看契约精神。没有很好的论据,但我的感觉是很缺乏,欢迎反驳。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包容和契约精神?


我从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寻到了一些答案:自夏商周以来,汉人一直是一个乡土社会,依地而居,这点和游牧民族以及西方民族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区别。乡土社会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费孝通老先生如是说: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Tonnies的话来说,前者是Gemeinschaft,后者是Gesellschaft ... 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里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乡土社会里对于异己有包容么?
很难说有没有,因为不存在异己。在一个被土地禁锢的乡土社会里,大家生在一起,长在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理想,有着同样的背景,过着同样的人生。什么是异己?为什么会有外国人有着不同颜色的皮肤,说着不同的语言?这是陌生的。

乡土社会里有契约精神么?
乡土社会不需要契约精神。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什么?要画押?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费孝通如是评价: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由此,我认为与其说中国人缺乏包容与契约精神,不如说这两个概念对于乡土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中国人怎样才会有包容和契约精神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越来越有了。按费老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正在从一个“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变成“一个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是什么样的?
是一个越来越多碰到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的社会:有些人肤色、国籍、性取向和我们不一样。我认为中国人的不包容异己者和穆斯林世界里的不包容是有不一样的:后者是十分了解对方但还是不包容;中国的不包容来自于恐惧和陌生。随着我们遇到的人越来越不一样,我们也会越来越包容异己者。我们不是现在就更包容同性恋了么?

同样,我们也会越来越有契约精神。费老先生说: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
包容和契约精神,也就是“民智”不一定需要实践民主才能带来。我乐观地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人会更加有“民智”。

在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碰撞的过程中,当然有很多不适应。我们也没有变得完全包容,也没有变得很有契约精神,但是这种碰撞进行了多久呢?大幅度的人员流动始于抗战时期,随后有停滞,但是自发的大量流动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三千年的乡土社会给我们打下的烙印,对于包容和契约精神的不了解,不是三十年就能解冻的。但是我乐观,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民智”。

结论
民主需要民智,体现为包容和契约精神。中国人,受到乡土社会的影响,对于这两个概念很陌生,也就是人们说的“民智未开”。但是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一个陌生人社会,我们越来越熟悉这两个概念,民智也会进一步打开。

ps.
我认为“民智”这种说法不是很好,难道没有包容和契约精神的人就是“愚笨”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他们只不过是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痕迹而已。我们何以评判他们愚不愚?


发表于 2015-5-12 1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你不想要专制独裁,就只有民主一条路可走。湖扯什么民智不开没有包容和契约精神?

问题根本不是民智不开,问题是脑子早被洗脑洗成浆糊了。 你需要的是反洗脑。脑子清楚了,你自然知道包容和契约精神是民主里一项好的选择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得福 发表于 2015-5-12 11:09
只要你不想要专制独裁,就只有民主一条路可走。湖扯什么民智不开没有包容和契约精神?

问题根本不是民智不 ...

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期,尚缺乏包容和契约精神。这个原文没说错。

原文缺乏论证的还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缺乏包容和契约精神,到底是不民主的结果,还是不民主的原因。原文认为是原因,你认为是结果。可能都对,但你们都缺乏论证。
发表于 2015-5-12 16: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得福 发表于 2015-5-12 11:09
只要你不想要专制独裁,就只有民主一条路可走。湖扯什么民智不开没有包容和契约精神?

问题根本不是民智不 ...

要民主也是首先党内民主,几大派系势力相互妥协,

P民你们不要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11-21 14:28 , Processed in 0.0229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